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》指出,“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”。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,法治發揮著固根本、穩預期、利長遠的保障作用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改革推進到今天,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,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。”改革靠干部,干部要擔當。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,提升法治政府建設質量和成效,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有膽有識、有勇有謀,擼起袖子加油干,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。
一、把擔當作為體現在“爭當排頭兵”的改革定力上
站在新的起點,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保持改革定力,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“敢教日月換新天”的決心和擔當,以一流狀態、一流標準、一流作為,在法治政府建設這個舞臺上發光發熱,拿出亮麗的“成績單”。是不是真刀真槍地抓改革,是對各級黨員干部向黨中央看齊的重要檢驗。改革越往前推,我們越要保持政治定力,越要自覺和堅定地向黨中央看齊,對“改什么、怎么改”“建什么、怎么建”做到心中有數。對標先進方能見賢思齊。各項工作都要與國內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先進地區對標,向國內先進城市學習,以改革的辦法借鑒先進理念、通行規則和有效機制。要讀懂新時代的“變”字密碼,以變應變、以新應新,在堅持上級規定動作不變形不走樣的基礎上,以自選動作增色提亮,做到改革創新既接“天線”站位高,又接“地氣”求實效。要堅持“一市(縣、區)一特色、一域一品牌”,突出抓點示范、串點成線、連片成景,讓法治政府建設既有一枝獨秀的看點,又有百花齊放的局面,打造更多叫得響、立得住的金字品牌。改革從來不是浪漫主義的錦上添花,而是一場體制機制的深刻變革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,“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的弊端”。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,完善“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應”的工作機制,著力破解制約法治政府建設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。
二、把擔當作為詮釋在“偏向虎山行”的改革魄力上
當前,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、攻堅期,各項工作千頭萬緒,涉及的利益千絲萬縷。任務越繁重、情況越復雜、問題越難解,越需要黨員干部擔當作為、攻堅克難。要發揚斗爭精神,進一步增強防風險、攻難關、迎挑戰、抗打壓能力,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、勇于向利益藩籬宣戰,切實把明確的目標、部署的任務立在心間、抓在手中。實干擔當、勇挑重擔是成事之基。當年,我軍挺進大別山時,鄧小平對戰友們說:“我們好似一根扁擔,挑著陜北和山東兩個戰場。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……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越重,對全局越有利。”敢于挑最重的擔子、愿意挑最重的擔子,展現的是一種價值追求,折射的是一種忠誠品質。勇于負責的黨員干部越多,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就越容易克服;愿挑重擔的黨員干部越多,法治政府建設就越順利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對一些重大改革,其他層面協調難度大的,要敢于接“燙手山芋”,加強統籌協調。何謂“燙手山芋”?是處理起來有風險、不處理會出問題的“老大難”,也是久治不愈的“老毛病”,亦或是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。要有干“事”不避“事”、闖“險”不懼“險”、擔“責”不推“責”的擔當精神,一抓到底。最硬骨頭,是試金石、磨刀石,也是鋪路石,它們考驗人、鍛煉人,也成就人。要堅決克服事事患得患失、處處畏首畏尾的消極心態,不怕擔風險、不怕擔責任、不怕得罪人、不怕遭非議,挺膺負責、攻堅克難。
三、把擔當作為彰顯在“滴水石穿”的改革行動上
改革的決心和擔當要用行動說話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“一分部署,九分落實”。總書記在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期間,從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中悟出了不少哲理,他指出,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那就什么也別想做,什么也做不成。但僅有勇氣還是不夠。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,目標一致,矢志不移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地滴下去——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!”要樹立“行動至上”的理念,決不當“甩手干部、揮手干部、背手干部”,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,從而實現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面突破。“滿眼都是活”就是要想著干、主動干。一個干部如果想干事,眼里就有活;善觀察,眼里就有活;肯動腦,眼里就有活。建設法治政府,不能只滿足于以往慣例、常規操作,要在準確領會中央精神和上級黨委政府意圖的基礎上,結合實際,對標更高標準,做大量深化研究工作,定好盤子、理清路子、開對方子,不斷在形式上求創新、在內容上求突破、在服務上求實效,打通制約改革發展的各種“腸梗阻”。為政之要在于實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,社會最需要、最歡迎有實干精神、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,而最不歡迎夸夸其談、眼高手低的“客里空”。(“客里空”是蘇聯話劇《前線》里的一個角色,描述了一名慣于弄虛作假的戰地特派記者,后被用于泛指作風浮夸、華而不實的人)各級黨員干部要在一言一行中展現好作風、在一點一滴里積累好形象,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關鍵時刻能夠站得出來、沖得上去、扛得住勁。要把正心正身、正言正行體現到遵守紀律上、體現在恪守規矩上、體現在廉潔高效上。“廉潔”就是要求黨員干部不謀私利、不搞貪腐,干干凈凈做事,堂堂正正為官;“高效”就是要求黨員干部遵守法定時限,積極履行法定職責,提高辦事效率,提供優質服務。抓改革、抓法治政府建設,不是“播下種子就等收獲”,需要全時段呵護、全過程跟蹤、全方位督察。落實的徹底性往往決定改革的“含金量”。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,抓改革不能只管方案出臺,還須抓部署實施、政策配套、督察落實,一竿子插到底,一直抓到“最后一公里”,直至落地見效。對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,要學會抓線頭、打尺寸,抓住重點難點不放,撕開口子,打開局面。對于多個部門參與的改革,要精于抓協調協同、抓統籌兼顧,讓改革與發展穩定、與群眾期盼同頻共振,真正落地見效。要培養大批思想上敢破冰、行動上敢突圍的“改革派”干部,通過賽馬比拼、差異拉練、評先樹模、優績優酬、大膽容錯等舉措,推動干部從“要我變革”到“我要變革”、從“適應變革”到“引領變革”。
(作者黃勇峰 系省司法廳法治調研處處長、一級調研員)
版權作品,未經授權嚴禁轉載。轉載須征求本網站同意,注明來源、原標題、不得變更核心內容。